【靜思妙蓮華】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 - 善緣相薰 傳善護法 - 第1762集 (ENG CC) 20240912

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【靜思妙蓮華】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 - 善緣相薰 傳善護法 - 第1762集 (ENG CC) 20240912

❤️觀看溫馨提醒:
1.取消英文字幕,請按一下「設定」(螺絲帽)圖示 ,點選「字幕」 → 關閉。
2.中英字幕版,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「下載」點入觀看。
00:53⊙「善知識引領我趣向一切智眼,令我得見法性;善知識引領我趣向宏誓大慈,令我滿足大悲。」

用心聽。「善知識引領我趣向一切智眼」,要用心。善知識,好朋友,是我們的益友,為我們好,帶我們、教我們、牽引我們,來引導我們。「趣向」就是方向,一直向「一切智眼」,讓我們的智慧、讓我們的觀念能夠正向沒有差別,這是多麼珍貴啊!「令我得見法性」。

善知識引我趣向宏誓大願,這樣引領著我們,能讓我們得見到我們的法性。法性人人本具,相信人人本具佛性只要我們法入心,將佛法聽進去,用心去思考,一定要正確。是啊,我們的法性,就是深藏在你的見解、善念。你的念念是偏差?或者是念念正確?對人有益、慈悲利他,這就是正確;時時聞法、用法在人間,這就是正確。

所以「善知識引領我趣向宏誓大慈」,也引導我們方向。修行,發心,就要發大心。發大心,什麼叫做「大心」?那就是利他。利他,慈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這就是我們發願方向正確。方向正確了,喜捨,很甘願付出,用生命利益生命,這就是正確的付出,人生發揮出來的就是方法,也是「法身」。

那個善良本性,人人本具有,對於眾生,我們語言動用,無不都是要利益,這就是我們的法性之慈善,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。聽起來好像這麼簡單,佛性這麼簡單,其實舉手動足、開口動舌,無不都是我們的本性其體。

所以大家要很用心,既然益友牽引我們來入佛門,更難得的,讓我們入佛法。僅只到佛門不夠,進來,好好地聽聞佛法。聽還不夠,要真實精進,體用佛法,這樣才能夠霑法喜,我們才能夠真正地體會,霑法喜。要不然棉花再會吸水,你將它隔離也是沾不到。所以我們要靠近,靠近法水,這塊棉花一定會滋潤、潤濕。

所以若能夠這樣,「令我滿足大悲」,不只是「(趣)向宏誓大慈」,還能夠使我滿足大悲,就是大慈悲,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用心,更得要秒秒提高我們聞法的心。前面的經文,

08:06⊙「不輕命終,值無數佛,說是經故,得無量福;漸具功德,疾成佛道。彼時不輕,則我身是。時四部眾著法之者,聞不輕言汝當作佛,以是因緣,值無數佛。」《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》

好好用心看,好好接受,昨天是在說什麼,常不輕菩薩就是現在的釋迦佛,那時這些四部眾輕蔑、輕視常不輕,但是「聞不輕言:汝當作佛」。僅僅這句話,是祝福,這樣這個因緣,他也很長久的時間,生生世世、久久長長,就是這樣一直值遇到無量數佛。

09:43⊙「此會菩薩五百之眾,并及四部清信士女,今於我前聽法者是。」《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》

那些人的時間,與常不輕菩薩的時間,距離都很長。常不輕菩薩他億億萬劫,都一直一直就是來來去去,每一次就是遇到佛,每一次他就是修行,一直聽聞《法華經》,這樣無數億、億億萬劫的時間,這樣就是這些人有那個緣,生生世世也這個緣的牽引,所以現在釋迦佛成佛。這些人「五百之眾」,還是因緣成熟,這樣現在佛講經,座前五百人就是。所以接下來又說。

11:24⊙「我於前世,勸是諸人聽受斯經第一之法。開示教人令住涅槃,世世受持如是經典。」《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》

一直一直,過去的無數生、無數世就是這樣,一直勸這些人要好好修行,「你們若修行,將來也能夠成佛,要好好聽經。」後來常不輕也講《法華經》了。好好聽經,這部經是「第一之法」。所以「開示教人」,這部經也能夠說,也能夠教人。所以「令住涅槃」,最後讓人人到達大寂靜,寂靜清澄的境界,這叫做「涅槃」。「世世受持,如是經典」,大家有這個因緣,自然就世世生生都會遇到這本經、得到這本經、受持這本經,我們好好用心再複習。接下來這段文,經文開始。

13:22⊙「億億萬劫至不可議,時乃得聞,是法華經。億億萬劫,至不可議,諸佛世尊時說是經。」《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》

這裡我們就能夠看到,不是只有長遠劫這樣過,在常不輕菩薩這個地方「億億萬劫」,可見時間之長。「億億萬劫至不可議」,這種無法想,也無法來議論那個數字,無法算數。「時乃得聞,是法華經」,這就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去歷練、去磨,才有辦法遇到《法華經》。

14:43⊙億億萬劫,至不可議,時乃得聞是法華經:以億億萬而促為一劫,至於思議所不能得。直待眾生緣熟之時,乃得聞如是微妙之經。言難得遇,不可輕視侮蔑。

「以億億萬而促為一劫」,億億萬,這樣將它整個縮短成為一劫。所以「至於思議所不能得」,這種這麼多將它促為一劫,我們要如何去思議呢?不可思、不可議啊!

「直待眾生緣熟之時」,如何說,如何論都論不清楚,時間之長,度化眾生之久,一直到能夠等到眾生的緣都成熟。這些過去逆緣,等到這些人都成熟了,「乃得聞如是微妙之經」。就要讓他們能順、願意接受,這樣才能夠聽到法。眾生剛強啊,難調難伏,聽,有聽沒入,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弊病。眾生所以無法聽法、受法就能夠得法,沒辦法。

所以一次再一次,僅僅「四諦法」就要三轉了,這麼簡單就要三轉,何況經文已經進入到這麼深。所以大家聽,能夠全部接受很不容易。所以「言難得遇」,就是有遇到,聽也聽不進去,所以「不可輕視侮蔑」,不要輕視,去這樣侮辱、侮蔑,不可。明明清淨,不可染污的清淨法,我們就不可去加諸於污染,我們要敬重佛法。

18:42⊙人性本善,益友互益,習迷有殊,損友互損,善緣相薰,聞正法益,其善可復,傳善護法。

接下來說,「人性本善,益友互益,習迷有殊,損友互損」,所以我們就會知道,我們人性本善,我們若交到好朋友,益友就是互益,我們可以互相。而我們若在迷,迷,根機就都不同了。「損友互損」,我已經心迷,又遇到比我更迷,脫軌,脫離法軌的人,兩個人共同,一樣違背、脫軌。不是只有兩個人,兩個人就開始污染更多人。

所以「習迷有殊,損友互損」,所以我們交朋友,我們要很謹慎,與我們說話不投機,我們若無法有因緣去度他,我們不如就避開。所以我們要知道,「善緣相薰,聞正法益,其善可復,傳善護法」,若能夠這樣有善緣互相來薰習。我們現在大家都說:「我薰法。」是啊,互相來薰習。我們能夠一起勸勉來聽法,互相相勸,勉勵他來聽正法。「其善可復」,這個善能夠重重複複。傳善法就是護法,我們要很明瞭清楚過來。

21:56⊙億億萬劫,至不可議,諸佛世尊,時說是經:言佛出世,說是法華,亦自難得,如今釋迦,四十年後,方始說之。

「億億萬劫,至不可議,諸佛世尊,時說是經」,這種的時間長久,不是我們有辦法及時提出數量來。「諸佛世尊」,雖然常常在說,但是要值遇到也是很難,所以「言佛出世」說是法華經,「亦自難得,如今釋迦,四十年後,方始說之。」哪怕是釋迦佛成佛,現在他說法也得要過了四十二年後,才開始講說《法華經》。佛陀說法四十多年很不容易到後面才講《法華經》,因為《法華經》佛佛道同。

每一尊佛成佛,不得不說《法華經》,而且眾生根機若鈍劣,前面要先鋪路,讓大家走過這樣的路,走過路,還要開出門來,讓他有門可入,來薰教,就是來受教菩薩法。這就是一段一段,現在釋迦佛講《法華經》,大家有機會了,現在開始聽《法華經》。

24:54⊙億億萬劫,至不可議:明劫數之久遠,言諸佛世尊經如是久遠之劫,時為說此《法華經》。而諸人乃時得一聞此經,顯正法難聞,既獲聞法應疾受持。

「而諸人乃時得一聞此經」,四十多年了,一直到佛陀將接近涅槃前幾年,才開始聽到《法華經》,因為佛說《法華經》七年多,所以四十二年後,才開始聽到《法華經》。所以「而諸人乃(時)得一聞此經,顯正法難聞,既獲聞法應疾受持。」已經聽法聽那麼久,來到這裡聽到《法華經》,這是很難得。

《法華經》完全正確沒有偏差,過去說「阿含」、說「方等」、說「般若」、說「法華(涅槃)」,再之前「華嚴」。這樣一路過來,「法華」就是在佛陀臨取入滅,將要取入滅之前,覺得非說不可,用這麼長的時間,七年多的時間來講《法華經》。大家聽,應該要在這部經之中,要趕快能夠得到佛法中的奧妙,這就是我們要趕快用心。「是故行者」。這又是一段經文。

27:50⊙「是故行者,於佛滅後聞如是經,勿生疑惑,應當一心廣說此經。世世值佛,疾成佛道。」

好好用心。「行者」就是修行人,在佛滅度後,聽到這本經不可生疑,切莫猶疑,不可疑,再也沒有時間可讓你猶疑了。而且這部經是佛陀再說、再說,千說萬叮嚀。這部經大家一定要好好受持、傳誦,而且要,一定要身體力行,不要再懷疑,不要再在那「停躇」,還是要趕快。這段也是偈文,這段偈文就是殷勤在勸持,勸修行者好好將《法華經》的法要受持好。

29:46⊙是故行者,於佛滅後聞如是經,勿生疑惑:此頌勸持。疑則成障,故勸勿疑。

常不輕菩薩修行的方法,遇到困難是如何去解除困難?就是無忍,忍而無忍。用法,法無不都是「法」,法無不都是「無法」,總是我們心去體悟它,很自然法就是在我們的心,就算佛沒有說,這個法本來就在我們的心。

做人,真實的道理就是這條要走過來,這條正確的道路。《法華經》這條路鋪過來,門將它打開,進來就是寶藏了。前面也是這樣說過,你要如何取得寶藏?常不輕這樣教我們,他身體力行做給我們看,這就是我們要學。

「此頌勸持,疑則成障」,我們若有疑心,就會生出了障礙。所以我常常說:「沒有疑,沒有我不相信,沒有我不愛。」同樣的道理,我們一定要相信,所以「疑則成障,故勸勿疑」。這是這段文,接下來說。

32:17⊙末世之中,聞經生信,一心受持,解說書寫,流通此經,斯人者,世世值佛,速成佛道。
我們在這個末世,不斷這個經,我們要好好(生)信心,我們要一心受持,一門深入。《法華經》已經包含華嚴的境界,而也已經具有阿含、方等、般若的法,都具足在這裡,所以好好地用心。

所以受持、解說、書寫,我們可以在這本經趕快受持,好好將我們了解,及時(對)有緣的人,我們要趕快解說。〈法師品〉、〈勸持品〉不就是這樣嗎?所以好好將經有質、有量將它流通出去。所以「斯人者,世世值佛」。若這樣的人,生生世世都能夠值遇佛,而成佛也會提前,「速成佛道」。所以「應當一心」,應當好好一心,來「廣說此經」。

34:20⊙應當一心廣說此經:應當攝念,常一其心,廣為人說。

好好地用心、好好受持、好好來講說,這叫做「傳經」。這是「應當一心廣說此經」,我們若能夠找到經髓,無不都是我們的慧命增長。「應當攝念,常一其心,廣為人說」。我們要好好應當將這個法常常攝心,這個法將它攝成一個,入我們的心來。

雖然《法華經》從〈序品〉到現在第二十品了,剛剛好是十年。十年間所說的,大家是不是還熟悉?若沒有,就還要再去反覆。光是這部經就很足夠聽了,還要再去探究什麼呢?所以「應當攝念」,將我們的心念會合起來,「常一其心」,這心的雜念將它收起來,就是一念。「廣為人說」,自己修,還要傳,很重要。

36:34⊙世世值佛,疾成佛道:則得世世常值諸佛,速成無上佛果菩提。
38:04⊙以上既顯示古今人違順罪福之相,故行者如欲除違,應以彼四眾為戒,如欲行順,當以常不輕菩薩為法。
46:13⊙上十九品正宗分,〈方便品第二〉至〈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〉,已竟。

~證嚴上人講述於2019年11月8日~
※全文請見大愛電視官網:https://www.daai.tv/master/wisdom-at-...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