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靜思妙蓮華】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- 歡喜聞法 心開意解 - 20240620 第1702集

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【靜思妙蓮華】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- 歡喜聞法 心開意解 - 20240620 第1702集

00:00 歡喜聞法 心開意解
00:52 ⊙心存虔誠恭敬意,聽法輾轉能相傳,承佛之教菩薩法,聞法說法並傳法。

用心聽,要用心思考。心,沒有一天沒有提起了心,甚至每一天結束,也是要「多用心」,這個心是多重要。看現在起頭,也要告訴大家「心」,「心存虔誠恭敬意」,我們要時時心存著虔誠的心,我們要時時抱著恭敬的意。心不誠,心意若不虔誠,我們凡事就不會認真。

修行乃是一大事,人生的一大事,因為我們人是如何來?問大家、問自己:如何來啊?不知從何來,這是答案。問如何來的?回答的,「不知道。」生我的之前如何來?自己也不知道,怎麼會在這個世間,在這樣的家庭,一對的父母、這樣的兄弟,這樣因緣。

是小時候順利的緣,與一個家庭長大嗎?或者是又有另外的因緣,就是小時候就離開等等,沒有永遠共聚的人生。總是有來人間,共聚、共會、共散,這就是人生的過程,沒有一項是永恆定住,難啊!

叫我們自己的身就是定下來,不要再老,不要身體病痛,我們叫自己停都無法停。自己的生態既無法自己把握,何況天下事呢?所以既然無法自己,自我能夠有一個方向,人生就是這樣「無法度」,所以我們只好就要,要懂得如何找到心。

我們要好好找心,找我們的方向,很不簡單我們的心找到了,方向也找到了,我們現在同一條道路,同一個方向,必定要同一念心。心要存著是虔誠,宗教完全說虔誠,人間不能離開信、誠,對人要有信,對人要有誠,這是人間不能欠缺,為人之道。

何況我們要學佛,我們要聽法,更是要講究虔誠,虔誠恭敬的意,因為我們有很多,不知道生從何來?我們至少現在也得要知道,今行何事,我們才有辦法知於未來。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,用虔誠的心,我們要做的事情,都是要清清楚楚,做我們該做、應做、為人間做,這就是恭敬心。

而想要做得到,沒有差錯,非常的穩定沒有差錯,那就是要從聽,「聽法輾轉能相傳」,要有一個方向、一個脈絡,我們沒有脫線,依照這個法的規則來。佛陀給我們的法是教菩薩法,菩薩法的大規則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。要有慈,才能夠為眾生造福;要有悲,才能夠不忍眾生苦。

大家平安的時候,我們用慈心,人人能夠造福,人人能夠去造福,這就是為眾生「慈」。「慈」就是無緣大慈,與我們無關的人,我們也要給人人,大家有造福的機會,也得要人人有聞法的機會。這種在生活中平安,還要讓他增福得智慧,這是在平安的時候,叫做「大慈」,讓人人幸福,幸福中還要再造福。

所以我們要時時勸善啟發愛,這就是聽法。讓他聽法,讓他輾轉相傳下去,這才是真正人間造福。聽新店(慈濟)醫院,我們趙院長呼籲大家:不忍啊,不忍非洲那個地方長期饑貧,(2019年)又受到這麼重的災難,苦的難關如何度過呢?所以開始呼籲,就在新店靜思堂、醫院,這樣會合起來辦音樂會。要讓大家不論是患者、醫生,以及我們委員邀會員大家來。

這場音樂會,就是呼籲人人能夠知道,知道遙遠遙遠的地方,有一群長年累月在貧窮苦難中,黑暗的世界裡生活,現在又遇到慘重的大災難,苦不堪啊!呼籲大家啟發愛心。所以兩位年輕人,他們開始聽我的「靜思(晨)語」之後,他們馬上作(詞)曲,就當場演唱,歌詞當中很感動人,帶動了人人會唸、會唱,也全場很熱絡,「伸出雙手,讓愛串流」,歌聲這樣綿綿流長,韻律也很感動人。

全場的人就是跟著這樣擺動起來,一次一次一直唸,讓大家將這個愛,隨著旋律記入心來,希望人人能夠將這念愛記在心中,也能夠發揮出去。在這個現場裡面,這樣就能夠愛心啟動,點滴匯集,確實人人伸出雙手、讓愛串流了。這要如何川流不息呢?不是一天的活動,這是要長長久久的行動。

我們看到非洲這麼的苦難,每一張相片,每一段的錄影下來,傳回來了,心起了懷疑:這豈是人的世界呢?這豈是人有辦法活下去呢?這是人間嗎?或者是地獄呢?

「地藏菩薩啊」,不由自己就在內心叫著,地藏菩薩啊!地獄門有沒有開了?將這些地獄的眾生,應該要將他們放出來了,這麼久的時間,關在那個地獄門裡面,受苦受難暗無天日,苦不堪啊!門若有開,陽光照得進去,或者是讓他們走得出來。

而若要陽光照進去,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,災難,人間貧窮困苦,天人永別,那種無語問蒼天,這些形容詞,都能夠在那個地方看到、表達出來。這是不是有辦法這個時候,急救、急難的救援,將來有辦法嗎?能夠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,能夠安心、安生活?做得到嗎?

他們不少人人天永別,與他親愛的人已經分隔了,有的人要回去找,找他的親人在嗎?找得到嗎?找得到人是期待,找不到人,也盡心能夠讓他入土為安。看到他們從口中說出來,我心中想,「這就是人啊,人的道理都一樣,入土為安。」

是啊,(2019年)這一回的,急難的災情很大,這種的悲戚苦難已經發生,現在活著的人何去何從?因為他們的家,也已經是一堆的廢墟,牆倒了,屋頂塌下來,這到底要如何生活?這真的是愈看苦難愈多。所以伸出雙手讓愛串流來,這需要點滴匯流,要將它串起來,也得要有一點一滴、一點一滴,「點滴匯流成江如河」。

18:52 ⊙點滴匯流成江如河,入海慈航普度苦難,醫王治病,救人救災難,不忍非洲,貧苦受重災。

我們若能夠,「點滴匯流成江如河」,我們才有辦法,「入海慈航普度苦難」。這用心我們能夠了解,我們新店這場是,「醫王治病救人救災難,不忍非洲貧苦受重災」,這是趙院長與我們的慈濟人,共同發心,一個起動起來,那就是這念心這樣串聯起來。

兩個年輕人李仁甫與高原,兩個人就是一個作曲、一個唱,「伸出雙手讓愛串流」。當然它是整首歌,但是這句,是不斷不斷回復、反覆,已經反覆到大家會了,大家也動起來了。所以我看了很感動,我就想要讓愛串流起來,需要就是點滴匯流成江河;若沒有這樣點滴匯流成江河,要如何入海呢?慈航普渡苦難人,這就是要有點滴的愛承合起來。

所以各位菩薩,愛的力量是點滴出來的,希望這就是我們要用,「聽法輾轉能相傳」。法聽進去了,眼睛看到了,我們就要趕快發心,用誠意的心、恭敬的心,聽進去能夠及時發揮出來,這也是「承佛之教菩薩法」。佛陀是教菩薩法,來人間教菩薩法。「聞法說法並傳法」,教我們要聽法、教我們要說法、教我們要傳法,菩薩就是要在人間善法輾轉,這要用虔誠的心、恭敬的心,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。前面的經文,就是這樣說:

22:44 ⊙「爾時、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:是人舌根淨,終不受惡味,其有所食噉,悉皆成甘露。以深淨妙聲,於大眾說法,以諸因緣、喻,引導眾生心;聞者皆歡喜,設諸上供養。」《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》

世尊就是這樣來重說此義,說大家的舌根很清淨,我們若用心舌根就清淨了,這個舌根不是為了吃的滋味。雖然我們有這樣的功能,不是僅僅為了吃,最重要的是要為說話。

我們吃很簡單,吃來很容易滿足,「其有所食噉,悉皆成甘露」,不是為了滋味好壞,是為了療養我們的身體,讓我們能夠健康做事情。為了要修行、為了要為人間做好事,所以身體也得要有營養,為了營養,不是為了滋味。

所以能夠吃就要很感恩,感恩這都像甘露來療養我們的身體,可以為人間做事,自然吃的東西很簡單,最重要的就是「以深淨妙聲」,我們的舌頭動,是希望很珍貴的法,從我們的口中出,從我們的舌根轉,這樣發出了深妙音,來大眾中說法。以種種的因緣來譬喻。

就像在講法當中,又聽到在新店,有這一大群菩薩、大醫王,為了救苦難舉行這樣,大家,號召大家,點滴的愛心去匯集,這就是「用法度」,種種的譬喻、方法來引度眾生,啟發人人的愛。你的愛是要什麼作用?來來看看非洲那些苦難人,就是你現在能夠發揮的愛心,就是這樣要在那裡救人。這就是因緣,用這個因緣來譬喻愛要如何做,有真實的事情讓我們去做。

所以引導眾生的心,「聞者皆歡喜」。聽了之後,不忍心,隨喜功德,大家在那個地方這樣付出,所以「設諸上供養」,這念虔誠的心採取行動,這就是聞法、受法,還要將愛心傳出去,身體力行付出,這就是至高無上的供養,是用我們的生命財,去付出救濟眾生,增長我們的慧命財,我們的慧命成長了。所以,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。

28:12 ⊙歡喜心聽法,心開意解,皆得法喜,獻諸淨行供養。此是為前文要義,復以偈頌。

「歡喜心聽法」。有聽法了,我就有因緣做好事,所以歡喜聽法,「心開意解」,我們還要求什麼呢?人生無常,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,既然看到有人受苦難,我們能夠去幫助他的人,是造福的人,所以很歡喜幫助人,所以心開意解、見苦知福,我們還能夠幫助人。

聽法,我們的心,我們還在煩惱什麼呢?有什麼讓我們解不開的怨呢?有什麼事情,讓我們有無法去除的煩惱呢?聽法之後,放下了,原來佛法是這樣告訴我們,有這樣的起因,有這樣的結果,因緣果報,都是在我們的言語、行動中;過去的因、現在的果,還有什麼能夠冤冤累積,牽引來生,有什麼價值呢?放下了。

若能夠這樣,用最至誠、清淨的心,沒有怨、沒有煩惱、沒有貪、沒有瞋癡,這些都去掉了,我們身心奉獻重新再來,我們的心是清淨的,這樣來供養,這就是表達:你說的話,我聽進去了,我也身體力行,這就是最大的供養。所以常常說「慧命增長」,生命是隨著時日這樣一直過,慧命是在我們現在,一切煩惱去除了,道理明白了,身體力行了,增長的福慧就是我們的。所以我們這就叫做真供養,清淨的供養,是成長我們的慧命。

佛陀教我們行菩薩道,我們真心行菩薩道,這就是真心供養佛,佛在哪裡呢?在自己。我們已經回歸在我們真如本性,讓自己一個最大的供養,成長慧命,這就是滋潤。我常常說滋潤慧命,滋潤慧命,就是你要有這樣的因緣付出,回向回來我們自己的慧命,叫做滋潤慧命;讓我們的慧命成長,這叫做「獻諸淨行供養」。實在回歸回來,回向給我們自己,我們的慧命。「此是為前文」,重要的,這段是偈文,這段偈文,就是解釋更前面那個長行文,所以用偈來複誦。就這樣說:

33:24 ⊙「諸天、龍、夜叉、及阿修羅等,皆以恭敬心,而共來聽法,是說法之人。若欲以妙音遍滿三千界,隨意即能至。」《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》

這段偈文就是這樣說,說法若沒有深妙的願力,發出應機之說,若沒有這樣誰願意來聽法呢?要講一個法,必定要有很深,要下定決心,將這些法要納入心來,在心中,落實在生活裡。生活中呢,人間的感受到,將佛法與人間的感受會合起來,講佛法、人間事會合起來,應這個根機。

你有這樣的根機,你不只是這樣了解佛法,佛法,你也有所用得到,佛法,你也能夠去身體力行,去自己感受、去體會;體會之後,心開意解,你能夠再應用去幫助別人。這種理的循環,應高根機的人,呼籲他能夠再說妙法。這就是說法的源頭,能夠說法再傳法。說法就是從聽法來,聽法、說法、傳法,這叫做應機。

我們說話,他若聽不懂,說淺淺的法,高根機的人覺得:這不值得聽,不用花時間在這裡聽。自然沒有應機,他就不會來聽法。你若說得很深,根機較低的人他就聽不懂,「我都聽不懂,我去工作比較好。」他也不想要來聽。所以說法若沒有深妙願,你心中一定要有準備,你要有這麼充足的事物,要有這麼深的法。

37:00 ⊙諸天、龍、夜叉、及阿修羅等,皆以恭敬心,而共來聽法:說法若無有深妙,應機說,誰願來聽受。由於法深妙應機深心入化故,龍鬼欽崇。

深法用事來解釋,這叫做「喻」,因緣、譬喻。

39:42 ⊙是說法之人,若欲以妙音,遍滿三千界,隨意即能至:如是說法之人,雖住於此,欲以妙音遍三千界者,由心遍太虛故,妙音亦隨遍滿。

43:45 ⊙又復當知三千之境,即是五陰。國土假名,不離一心介爾之心,所以隨意能遍至。

44:26 ⊙「大小轉輪王、及千子眷屬,合掌恭敬心,常來聽受法。諸天、龍、夜叉、羅剎、毗舍闍,亦以歡喜心,常樂來供養。」《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》

45:28 ⊙大小轉輪王、及千子眷屬,合掌恭敬心,常來聽受法:王及眷屬,亦以妙法而來恭敬,合掌聽受。

46:16 ⊙諸天、龍、夜叉、羅剎、毗舍闍:非人類之有情,即諸天夜叉。羅剎:暴惡鬼,可怖畏之鬼。毗舍闍:此云噉精氣鬼;啖眾生精氣以為滋養。

47:47 ⊙亦以歡喜心,常樂來供養:即前八部為法,心喜樂興供養。

~證嚴法師講述於2019年4月2日~
※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,全文請見:
https://www.daai.tv/master/wisdom-at-...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