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季【同心電台 X DJ馬馬】第12集 - 帶著「離別」去靈修《愛叫我勇敢踏前》 (WeTogether特約系列:疫情下平安之旅|帶著情緒去靈修) | 同心圓

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第3季【同心電台 X DJ馬馬】第12集 - 帶著「離別」去靈修《愛叫我勇敢踏前》 (WeTogether特約系列:疫情下平安之旅|帶著情緒去靈修) | 同心圓

📍經文:詩二十三

📍靈修

我們的家注重離別的禮儀。當有客人吃完飯離開,我們會站在門口送別他們,會等到升降機來,說了再見,才關門。如果客人一踏出屋就關門,剩下他伶仃地等升降機,太冰冷、無情了。如果可以加一份小禮物讓他帶著走,延續剛剛聚會的溫情和時光,就更貼心。畢竟離別的感覺讓人孤單、不舒服。這數年間,除了日常的生離死別,升學升遷,更加多了親人因病去世,朋友家人悄悄的移民,教會的肢體的分歧與流散,城市的變遷,彷彿連自己都變了模樣。離別原來離我們這麼近。

▍離別帶來的傷感
可有留意,人的經歷裡面,鑽研得最多的就是離別。絕大部分的流行曲及詩詞歌賦都是環繞這主題的。失去的感覺叫人惋惜,如蒲公英般消逝眼前,我們拼命捉緊殘留的部份,卻越捉越狼狽,越捉越是破壞。越愛得深,分離時傷得就越痛,彷彿將我們心臟的一部分都撕開、撕走,而旁人是很難完全明白我們的感受。因此,當我們安慰人的時候,有時要盡量小心說話,避免說例如:「他去了更好的地方」、「他們不想你難過的」、「都這麼久了,你還未克服嗎?節哀順變吧!」這些說話會讓經歷離別的人覺得「原來同我一齊不好,離開我才好」或為自己悲傷的情緒感到內疚和羞恥,無法釋放哀傷的情緒。簡單的安慰,例如「其實我都不捨得他,會成日想起他」,「說多些關於他的東西給我知道?往後一年、五年甚至十年你都可以跟我說的」,或是簡單、安靜、無論斷的陪伴,可能已經是最好的安慰。每個人哀悼所需的時間和方式都不一樣,我們絕對有權以自己的步伐處理別離,亦急不來。

▍哀傷五部曲
離別和失去不只讓人哀傷,亦讓人難以接受。接受現實的是一趟漫長而艱辛的旅程,我們的自我防衛機制全線展開,讓我們鐘擺地經歷五個不同的階段,心理學家Kübler-Ross稱之為「Grief Cycle哀傷五部曲」:

1. 否定(Denial)
當我們無法接受至愛的離開時,感到麻木和空洞是常見的。我們會覺得難以置信,甚至否定事情的發生,最初幾天可以過得空洞,甚麼也感受不到。「無可能!他昨天才跟我吃飯的,他剛才還挺好的。」「不會的,他一時想不通而已,他不知多需要我!」「他說會跟我一生一世的,他不會欺騙我的。」我們很難接受離別的事實,因為太痛了。但漸漸地,這份否定開始減退,我們會開始發問,想知道發生了甚麼事,我們開始療癒,進入第二個階段。

2. 憤怒(Anger)
在這階段,我們開始感受到離別所帶來的痛楚,但因為痛苦所造成的衝擊太大,我們會將內心的挫折投射到別人或自己身上。我們可能會開始怨天尤人,甚至對自己生氣。例如:「都是我的錯,要是我昨天陪著他,他就不會⋯⋯」、「我恨你!離開我,你會後悔的!」、「為甚麼你不自愛!為何你不去看醫生?」。憤怒讓我們由麻木轉為指責,賦予我們力量向前探索,也抓住了我們不捨的過去。

3. 討價還價(Bargaining)
但我們也不能指責一世,於事無補。隨著憤怒消退,我們開始更理性地思考正在發生的事情,開始進入「如果」的迷宮。「如果我沒有說出口⋯⋯就不會這樣子啦!」、「如果當初早點就醫,又或者他當初少抽點菸就不會這樣了!」。我們亦會嘗試進入討價還價的模式:「只要他能醒來,我甚麼都願意做!」、「告訴我,是我不夠好?我不要覺得自己是個笑話。」「為甚麼子女要拋下我移民?」、「我不夠好,你可以告訴我,你怎可以不說一聲就離開?」我們不能接受事情的不圓滿,自己呆在當地的寂莫和無助,被單方面放手的否定,和一廂情願而委屈的自己是多麼的難堪。

4. 沮喪(Depression)
當用盡方法也沒用,我們體會到失去的事實,我們回不去了。這時的我們變得脆弱、消極,感受「做過的不可再做」的沉重。所以我們要非常小心,許多人可能因為走不出這個階段而做傻事。「沒有他我也不想活了⋯⋯」、「很累⋯⋯生命再沒有意義,未來都沒有意義。」在這階段,悲傷終於進入我們生活的更深層次,比我們想像的更深,世界彷彿停頓了,進入無重和無望的黑夜,這個是憂鬱的季節。

留意,有別於抑鬱症的長期低潮,摯愛的生離死別所帶來的沮喪是一種正常而適當的反應,因為身心靈都需要時間適應這巨變,在向著未知的將來再上路之前,讓我們有充分的空間整合。但如果這階段久久不散,甚至有輕生的念頭,就需要找專業人士尋求幫助。

5. 接受(Acceptance)
第五個階段是接受。接受不一定是「無事」或「很開心」的階段,亦不代表著你已經擺脫了悲傷或失落。然而,這個階段意味著你已經開始接受,接受所愛的人經已離開的事實,並且是一個永久的事實。你亦開始理解這個事實在你現在的生活中又意味著甚麼。

畢竟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過去。事情經已發生了,永遠改變了,我們亦要重新調整。「無論喜不喜歡也好,日子還是得過下去!」、「與其彼此折磨,分開可能對大家都健康」、或者「我很幸運能和他一起度過這麼多美好的歲月,他將會永遠在我的記憶中。」

「哀傷五部曲」每個階段的時間和次序可以因人而異的,翻來覆去的經歷可以長達數年、十年甚至更多。雖然我們永遠無法取代失去的人和事,但我們可以建立新的聯繫,有意義的關係,重新再上路。

▍轉化離別的痛苦
轉化離別的痛苦,從情緒轉化和靈修的角度,並不是要解決痛苦,讓它消失,而是在生命的日常、無常甚至反常中,細察主的臨在,容讓主的介入,與主一起面對,並發現有沒有功課是主想我學習的。愁苦可以消磨我們對神、自己和未來的信心,讓我們陷入自憐和封閉的境地,而隔絕正是死亡的記號。所以,當一個人長時間與神、自己和至愛的親人隔絕,他嘗到的痛徹心扉,不只是離別,而是失聯和隔絕帶來的死亡。

讓哀哭變為跳舞,彷彿一個漫長的旅程。如果接受哀傷有五個舞步,就讓我們今天不要孤單一人跳舞,而是學習與主在這五個舞步中共舞。

1. 與主經歷否定
由哀傷驅動的否定是我們保護自己的機制。這機制不是要讓我們長時間活在逃避中,而是讓我們尊重自己受壓的能力和限制,有限度、逐步地接收痛徹心扉的信息,這防護機制成為了保護我們的搖籃。在這階段,讓我們返回主的愛中。受苦者不是故意想以謊言度日,只是傷心太大了,多於我們頃刻間所能承受的。在這階段,我們在神的愛及保護中休息,不強行迫令自己接受,並向神表達難以置信的驚惶,讓神的愛的保護慢慢取代以謊言的保護自己,賜給我們看到真相的勇氣。

2. 與主經歷憤怒
第二階段是由哀傷驅動的憤怒,是康復過程的必經階段,亦為第一階段的麻木和空洞提供臨時的力量,找回面對現實的切入點。基督徒懼怕憤怒,總覺得它是不好的,讓人不乖,是嗎?我們皆明白這階段的憤怒,不是平白的憤怒,而是由哀傷而起,所以感受這份憤怒很重要,因為憤怒是這階段通往哀傷的道路。你越真實地感覺到它,它就越多地開始消散,並繼續療愈。憤怒可能會延伸到你的朋友、醫生、你的家人、自己、離開的愛人,或者死去的親人,還可以延伸到神那裡,可能會問:「神在哪裡?為何要這樣對我?」在這內心激烈指責的過程中,我們在主的愛中表達我們的憤恨,表達我們有多想操控事情的結局,表達對無常生命的怒吼,被撇下的難堪,並我們處於極度不安全感時的抖震,皆因我們無法接受失去的沉重。「但願人長久」有錯嗎?「渴望美好的東西是永恆的」有錯嗎?我們想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守護這塊樂土。我們對主放聲的表達,主知道我們的悲傷、無助和不忿。在主的愛中,我們放聲大哭,並在這過程中接納我們因為悲傷而憤怒的情緒,將心靈真實的需要和渴望,與主連結。

3. 與主討價還價
一輪的指責後,心靈慢慢平復下來,我們開始想「如果⋯⋯」。當然,我們很想做編劇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扭轉結局,讓至愛不要拋棄我們。我們拼命找錯處,為求彌補錯失後可以破鏡重圓。這階段「內疚」和「羞恥感」成為我們的鄰居,讓我們覺得怎樣也做得不好,一定可以改變這個現狀,沒理由不行,一定是有人沒有盡力。我們嘗試以「討價還價」來左右事情的發展。我們發出哀鳴,甚至乞求,求我們所愛的人回心轉意,求主憐憫我們。那一刻,我們終於明白小朋友鬧脾氣的時候會說:「我不依,我不依,我不依!」原來是這般淒涼的。而面對至愛的離別,原來我們可以這樣卑微的。

好累、好辛苦、很不喜歡自己這樣子吧?是的,真的讓人好不舒服。讓我們返回主的愛中,停止指責自己、催逼自己。在悲傷中,我們將那份不甘心向主誠實表達,也求主在這個彷彿是單向的過程中,接納我們這刻真的是無能為力。不斷的「討價還價」只是心裡無助的哭聲,未捨得放手,懼怕放手後,我們連僅有的記憶都會失去和輸掉。主懂得分辨我們的禱告,求主在我們表達的過程裡,讓我們聽到自己心裡的渴求,並將這渴望交付在祂手裡。

4. 與主經歷抑鬱
掙扎過後,我們終於感受到,原來自己其實無法控制事情。抑鬱讓人拖慢節奏,我們終於肯躺臥和安歇,慢鏡般細味人的限制、需要和人性—三樣我們最不喜歡正視和表露的特質。我們都渴望成為獨立而有能力的人,就是懼怕此刻的無助吧。但失去和離別正正讓我們嘗到,原來我們只是人,身邊的都是人。「莫道你在選擇人,人亦能選擇你」原來真的會發生在我們身上。

人生一大虛幻,就是以為世上的人、事和物都由我們擁有和操控,最大的失望往往源自高估了自己。原來我放大著能力和操控,縮小著生老病死的常態,亦嘗試取代神管治的職務。抑鬱讓我們返回現實,和自己的需要接觸,也看清自己的本相。在神的愛中,我們由軟弱中的悸動不安,回歸嬰孩和吃奶的安靜及無能,由自我掌控和控制別人,重返神的掌權中,把自己交付給神。亦由自己的荒涼和寂寞之地,與神的恩惠和慈愛結連,與十架苦路中的耶穌結連,也與世界受苦的人結連,踏出自我的框框。

5. 與主經歷接納
就是這樣,我們由離別那刻的定格放鬆,將鏡頭拉闊些,看到更加全面的圖畫,看到事情的前因後果,聽到不同人的心聲,亦看到更多以前未能察覺的細節,例如神的恩典和祂沿路的提醒。原來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這麼好,但也沒有想像中這麼壞。原來昨日緊握在手中的,今日可以轉化為永恆的養份,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。原來,流逝的蒲公英可以結出新生命。我們可能仍然傷痛,但不再以憤怒和悲傷壟斷了我們的心。我們和主一起回顧過去,不再需要左閃右避過去的片段和傷痛,不再和悲傷的自己分割,亦可以探索以感恩的心理解一些片段,不再將昨日的遺憾投射到我們的將來。在真理中,我們學習以寬恕代替指責,以恩慈接納自己和別人的不完美,因為主是這樣待人的主。原來神的愛呼喚我勇敢踏前。

或許,人生有些問題永遠都沒有答案,每個人有自己的旅程,人亦會有意外和損傷,我們學習接受,亦接受自己暫時未能完全接受所發生的事情,這是沒問題的。或許,今日的瘡疤會永遠留下,卻成為了我們一生最好的警惕,神管教的杖和竿。原來這個世界不是每件事都有半斤八兩,有些感情無論多愛都無法走到最後,不過卻為你我煉淨出最剛強和最美善的果子,準備我們迎接下一里路的豐盛。

在苦難中,我們與神走得更同步。我們學懂以神的季節來看事情的發展,發現在不同季節中均有我們要學習拾起和放下的功課,有要走過的幽谷,亦有敵人面前的筵席,並從那些建立或拆毀我們的事情中,辨明上主的同在和我們的召命。我們靈魂甦醒了,與牧人走義路。

詩篇二十三篇很感動,特別在這個情緒靈修系列裡,因為它形容人生為一個旅程,並由主引領,很有意思。我們經常讀這篇詩,總覺得這些羊群好像沒有思想似的,只懂得吃草和睡覺,但我相信大衛不是這樣想的。大衛一生的苦楚和經歷超乎你和我能想像。今天,如果你也正在經歷傷痛、種種的離別,甚至停留在不同階段的幽谷裡面,讓我們重讀詩篇二十三篇。不過,我們嘗試一下,將詩篇內的「我」,改為「正在經歷離別的我」,慢慢的念,看聖靈對我們有甚麽安慰和提醒?

📍反思
1. 你有沒有經歷離別至今仍然縈繞著你的呢?有甚麽原因讓你難以放下?
2. 如果你經歷別離或被過往的傷痛,留在了過去某些片段未能走出,願我們今日和主傾心吐意。亦求主陪伴、醫治,光照我們的黑暗,亦讓我們看到主的臨在。

📍詩歌
《愛叫我勇敢踏前 》https://bit.ly/3xWMHWb

(因YouTube資料區字數所限,禱文和報告改列於留言區。)

#山上敬拜山下服侍 #worshipcommunity #記住訂閱頻道緊貼最新詩歌

➡️事工奉獻: http://bit.ly/2pk1pnS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