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靜思妙蓮華】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- 因缘生滅 慎思善惡 - 20240626 第1706集

Описание к видео 【靜思妙蓮華】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- 因缘生滅 慎思善惡 - 20240626 第1706集

00:00 因緣生滅 慎思善惡
00:53 ⊙是業因緣生,由愛取著有,成住在壞空,共報因緣滅。觀身不淨,無時不造不淨物;觀受是苦,欲求不盡心受苦。

用心來體會,了解人間多少的苦,先從這個「業因緣生」。我們人人在人間一定是業,業牽絆著我們來人間,業是過去生中所造作的業。所以業為因而緣,所以「是業因緣生」。什麼叫做業?業,那就是因為「無明」。

「一念無明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麤」,這過去我都常常這樣說。一個無明一念起,貪、瞋、癡就開始跟著出來。所以開頭,「無明」就緣「行」,「行」就緣「識」,「識」就緣「名色」,「名色」就緣「六入」,「六入」緣「觸」,「觸」緣「受」,「受」緣「愛」,「愛」緣「取」,「取」緣「有」「有」緣「生」,那就開始我們一生,生、老、病、死了。

「無明」,從過去生中所造作的一切,業因,上輩子的行動,一直到最後那個時間,就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了。那個「行」,無明的行,最後的那個「識」,不知道了,就隨著業緣,這樣就生了,與那對的父母因緣,那就是開始受胎,常常有聽到,「有了!」「有什麼?」「懷孕了。」這叫做有,有「名色」在。一對的夫妻交合,因緣會合,父精母血,那就是精、血在人體上,就很奇妙,慢慢就成為這個「名色」。

人的基因結合起來,它就是開始「有了」,肚子裡,母親的胎臟裡,在行蘊中,它不斷地變化,那就是具體成為人體了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六根在這個地方俱全,正常的人體就這樣俱全,因緣成熟了,那就要生。離開母胎就接觸到人間,接觸到人間,第一個感受就是痛苦,哭叫,這就是「受」,來人間的接受。

在這樣慢慢來,就懂得要「愛」。小的時候,奶嘴動不動就要塞在嘴巴裡,養成知道這是愛,我愛的習慣。然後玩具,很多東西好奇,滿足他的好奇心,就要給他很多種玩耍的東西;從這樣一直長大,在這個「愛」而「取」。取,慢慢長大、長大了,從玩具,玩物之後,隨著年齡長大,這種的欲心取著。

從平常沒有,變到有貪心、貪念、非分之貪,就開始造業而「有」。我認真、我打拚,我用什麼方法、什麼手腕,我已經賺到了,這就有。什麼樣的方法、手腕,說不定損人來利己,這也是「有了」,業就在那個地方就「有」。

或者是從小懂事到長大,就很善良,懂得用這身體孝養父母,懂得要去做善事,懂得要去付出,這也是「有」,有福!惡的,造業;愛,有愛心的、善的,那就是造福。所以禍福,也是在人間這段時間所造作,是福,也是惡,都「有」了,看我們如何造作。

所以人的一生,無法常常就是年輕,既生來,從幼到少,從幼到少年,自然就中年、老年了。這個過程就是在人生中,人生的過程,這樣從幼年、少年、中年,到老年來的時候,這個身體等等,就已經功能衰退,就病了;病,後面就是死了。這就是來人間十二種因緣。

而這些因緣,「是業因緣生」,就是因為有業、造業,所以它因緣生。因緣是好因或惡緣呢?就是這樣隨著意識的最後,所看到的境界隨著去,這個因緣牽我們這樣過去。「由愛取著有,成住在壞空」中,在我們人身,因緣取著來生在人間,而人間又是什麼?人間又是成、住、壞、空。

人間世界,就是我們住的這一顆地球,它未成地球之前,成了地球,它成就之後,種種種種的東西,天底下、地載之上,無不都是千萬億的東西,就在地球上這樣「成」了,這樣過程「住」了。所以,我們若常常聽到考古學家,這根木柴將它從地底下挖出來,那是幾千年前的;這只碗,那是在幾萬年前出土了,考古學家仔細地去鑑驗。

可見世間在我們之前,幾萬年、幾千年了,他們就要從地下,要去了解它過去的歷史記載;好像這個已經繁榮過了,現在怎麼變成這樣?根據很久以前人類的智慧,就已經有線索可尋,他們就根據那個線索,哦,地點在這裡,在這片一望無際的地方,他們就去挖啊、挖啊,挖得很深,發現到了,不論是建築物也好,裡面有很多東西,古代人,人體是長什麼樣子?同樣有改變,以前的東西,是長什麼樣等等、等等?

這全都是在地球上,從「成」而「住」。所以地球上的物質,讓我們認識不完。所以成、住,時間很久,在成、住之中,經過的歷程,還真無法去將它分析到很清楚。這樣就是這個時間經過,歷程,到現在地球快要壞掉了,以前或者是其他宗教,將它叫做「末世」,我們的佛陀這麼說,濁世法末時。

大自然來破壞,人類來破壞,不斷不斷地破壞,這種世界破壞到最後的盡頭,那就是「空」。就像人,老,到了病時,病就是壞,因為器官衰退了,同樣的道理,人體有生老病死,地球有成住壞空。只是小乾坤是人體,大乾坤是天地,只是這樣的分別。

我們只在一個人體,裡面的生物非常多,就像在地球,天地之間,在宇宙間。在這個地球上,真的是物質也很多。這總是我們要知道的事情,凡夫無法以言語宣說,說得清沒辦法,我們要知道的也知道不完。所以佛陀時時就是這樣說,「無量無數」。

尤其是時間,劫,無量無數劫。生,從地湧出的,不論是過去、現在,無量無數,這都是眾生自古以來,共住共作、共業共受,這就是我們人,這都是在我們的一念無明開始。這一念無明開始,生生世世的過程,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。

我們在什麼樣的環境中,再來共聚,共同來感受著,這個時代的大自然,這個時代的人類,共造業、共感業、共受報,所以叫做「共報因緣滅」,生生滅滅都是在這個範圍之內,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。很多的東西,我們都還無法清楚,也無法了解得到。我們現在就來看前面的經文:

18:52 ⊙「得清淨身,如淨琉璃。眾生喜見。」《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》

佛陀修行,他是從精進,與我們一樣從精進,尋尋覓覓找出道理。佛陀所說的法,為了留存下來,後來的人結集,就從傳說,口口傳說佛的法,後來就慢慢將說的,口口傳說就這樣記錄、寫,片斷片斷記錄,之後的人就將它編輯起來。

所以經,經藏,自古以來,佛陀二千多年,這二千多年時世轉變,佛法在人間數度興衰。所以在這裡,這時候已經「像法」過了,現在「末法」開始。「像法」的時代很興盛,經,銅鑄或者是石刻,或者是貝葉等等、等等。看它的年代,就是它的傳承盛行之時,很強盛之時;為了要留佛法,是很寶貴,所以用種種的方法,不論是銅雕、石刻,或者是紙印,這都不同的時代。

不過,不論什麼時代,總是有經文留下來了,我們就是要提倡讀經、寫經、誦經、拜經。為了要接近佛法,我們就是這樣不離開這個法。所以不論是抄寫、讀誦,還再傳說,同樣要再說,「如是我聞」。

要跟我們解釋的,佛的身有化身、有法身、報身。來人間的時候,與我們一樣是父母生下來的,同樣,修行之後,覺悟了,再教化在人間。若沒有化身、報身,就無法將法流傳下來。之後涅槃了,那就是法身。法身是清淨。

法,告訴你們,這就是很清淨的法;法說出去了,無形無蹤,只是靠人用耳根來聽進來,你了解多少,才由你再表達出去。如是法,如是做,開始應用這個法在我們的身上,我們身體力行,想要做什麼事情,我們就開始要應用我們的身。佛陀的法,就開始要用在我們的身上。所以接下來的經文:

23:56 ⊙「其身淨故,三千大千世界眾生,生時、死時,上下、好醜,生善處、惡處,悉於中現。」《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》

這就是說,佛陀的法已經留在人間,普遍在三千大千世界。我們剛才說過,十二因緣也是法,所以四諦、十二因緣法,我們就是應用這個法,很普遍。眾生,要讓我們知道,眾生生時、死時,剛才說過十二因緣;承過去因緣果來報在某一生。我們這輩子,也是我們過去所造作的因,來生在這一生,叫做「生時」。

任何生,任何時,這都叫做「生」。任何時生,但是還是有死,我們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要不然我們佛教,在稱呼過世的人叫做「往生」,往生就是捨此投彼,去那個地方出生,叫做「往生」。所以這叫做死,死時;有生之時,就必定有死之時。

而這個生死,在這當中我們要生到哪裡?是上等的人家、最好的國家、最好的環境嗎?或者是最下,很貧窮、很醜陋、很落伍的地方?所以「好」就是最上,「醜」那就是最貧賤,或者是五根不具等等、等等。人生,讓我們最厭棄的叫做「醜」,最羡慕追求的叫做「好」。這就是好、壞在這個地方,由不得我們自己,也是因緣所造作。

我們過去生就是造這樣的因、受這樣的緣,來生在這輩子就是這樣,是要做上等的人,或要做下賤的人?這都是由我們的身所造作;生在善處就是人天,生在惡處,那就是地獄、畜生道。佛陀的法就如一面大圓鏡一樣,那就是「悉於中現」,所有的好壞,從佛陀的教法,就這樣為我們敘述出來,我們應該要清楚。

28:24 ⊙三千大千世界,通內外依正二報。內則自心,一身之中具三千界色陰國土,受想行識眾生。種種名字,如五陰、十二入、十八界等假名。外則無情國土,有情眾生,於世間種種一切名字,以理而言,一念啟無明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麤,念息名死。

所以三千世界通內外依正二報。內與外,內就是我們自心;外就是環境,自心是你過去所造作的,也是心念開始造作。所以引來今生此世,由不得我們自己的選擇,就是這樣來了。這是「一身之中具三千界,色陰國土」。

我們自己的心是充滿了欲念嗎?或者是了解這些東西,「欣賞就好,我不想要貪」,「形形色色,我好奇,我只是看,這樣就好了,我不會將它貪為己有」,那是「色」。無色,我連這樣貪我都不想要貪。

就像國家,有的人,「我安居樂業就好,我不會想要去占有」。同樣的道理,「我安住在這裡,我為什麼我要去看什麼風景呢?」心靈風景,分秒不離開我們的心地風景,為什麼就要去觀光?為什麼就要去出國?這就是一樣,我們的心,心住,這世界,三千世界由心造,我們的心會很定。

我們能夠身心安住,安住在修行,安住在你的心,專心一意。我們得要知道十二因緣中,就是有五蘊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我們大家的這個身體,既有這個身體叫做「色」;既有這個身體,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都有感受。

日常的生活,什麼樣的環境我們沒有感受,感受很多。我歡喜的,或者是我生氣的;或者是聽人說話,知道過去;或者是聽,知道他未來的方向,這都是一種感受。他未來的方向,發的心願等等,我們會替他想。

過去的是這樣,真的遺憾;過去所做的錯,那個形象歷歷,儘管說「懺悔啊」,懺悔之後,是不是回歸他習氣的原形?懺不完,改不掉,那個形象在心裡,就是這樣。這是「行」,不論你是什麼樣的動作,時間沒有在那裡等你,只是起心動念,你身內,身內,心的行蘊在作念。

時間沒有讓你等著,「等等,讓我想想看。」這句話我們常常說:「等等,等等,我想想看。」「等等」,是你的口頭上「等」,時間不等你,分秒就是這樣過,所以叫做「行蘊」。我們的心念,也這樣不斷剎那、剎那在變化,分秒,秒鐘都沒有辦法留著給我們,這種行蘊。

秒鐘與我們的身體,這很微細,什麼時候在長大,什麼時候進入中年,什麼時候進入老年,這全都是不知覺的微細。這種微細的行蘊,就是「行」。行蘊中,就是因為「識」去分別好壞,我們就會起了貪著。

十二因緣也是這樣在輪轉,從人有「色」的身體,一直到「無色」,那種思想、感受,「行」,不斷這樣去認識、去行動,這就是眾生。希望今天說的大家要去細思。所以「種種名字」,世間有很多種的名字,光是我們一個人,假名字是這樣叫我們。

其實嬰兒之時,「是我嗎?」那個嬰兒讓人包著、抱著,與我現在在這裡坐著,到底哪一個是我?幾十年前,一念心開始,立志要做事情那個時候,那個年齡與現在,相片拿來看,「這個是我?或是這個是我?」名字都一樣,但是時日已過啊。

所以種種的名字,我們都要跟著「五陰、十二入」。十二入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緣著這個境界,這叫做「十二入」。「十八界」呢?那就是我們的身,在那地方所緣,要取、要愛、要執著等等,都是將我們這樣延續過來,這會合起來還是假名字。

39:55 ⊙諸事正向善名上好,眾善奉行能生善道,諸惡行動為名下醜。善惡是非,慎思善為上好,惡行墮三途。

41:56 ⊙上下、好醜,生善處、惡處:謂上界、下界,好相、醜相之眾生,轉生善處或惡處。

43:30 ⊙及以高下好醜等事。善惡之報,具載典文。目前顯應,其事非一,所以佛云,悉於中現。

~證嚴法師講述於2019年5月25日~
※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,全文請見:
https://www.daai.tv/master/wisdom-at-...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комментариям в разработке